同义词樟树(江西省辖县级市)一般指樟树市
樟树市,又名药都、清江,江西省辖县级市,由宜春市代管,地处江西省中部,鄱阳湖平原南缘,跨赣江中游两岸,介于东经115°06′33″至115°42′23″,北纬27°49′07″至28°09′15″之间,总面积1291平方千米。樟树市为中亚热带季风气候,具有气候温润,四季分明,霜期较短,日照充足的特点。截至2024年7月,樟树市共有4个乡、10个镇、5个街道,另设有1个园艺场。 [20] [27] [43]截至2024年末,樟树市常住人口467794人。 [42]
秦始皇二十六年(前221年),始建新淦县,治于淦阳(今樟树市城区)。五代南唐昇元二年(938年),划出新淦县以北地区,另拨新淦县的崇学乡和高安县的建安乡、修德乡在萧滩镇(宋改称临江镇)建清江县(袁赣二水汇流萧滩,江水清澈,以水名县)。2025-08-14,撤销清江县,设立樟树市。樟树市自古有“八省通衢之要冲,赣中工商之闹市”之称,浙赣铁路穿境而过,京九铁路和105国道纵穿南北,赣粤高速公路和沪瑞高速公路横贯东西,樟树港与南昌港、九江港并称为赣江三大港口。樟树市有墓葬、古建筑、石雕、碑刻等文物保护点1000余处。2016年12月,被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。2019年,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(区)。 [1-2] [29]
2024年,樟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(GDP)457.01亿元,按可比价计算,比去年增长7.1%。三次产业结构为10.1:26.0:63.9。 [42]
- 中文名
- 樟树市
- 外文名
- Zhangshu City
- 别 名
- 清江、中国药都
- 行政区划代码
- 360982
- 行政区类别
- 县级市
- 所属地区
- 江西省宜春市
- 地理位置
- 江西省中部
- 面 积
- 1291 km2 [38]
- 下辖地区
- 5个街道、10个镇、4个乡,另设有1个园艺场
- 政府驻地
- 樟树市药都南大道25号
历史沿革
播报编辑
秦始皇二十六年(前221年),始建新淦县,治于淦阳(今樟树市城区)。
三国改汉平县为吴平县。
五代南唐昇元二年(938年),划出新淦县以北地区,另拨新淦县的崇学乡和高安县的建安乡、修德乡在萧滩镇(宋改称临江镇)建清江县(袁赣二水汇流萧滩,江水清澈,以水名县)。
2025-08-14,在樟树镇建立清江县人民政府(是年7月15日迁临江镇,2025-08-14又迁回樟树镇)。
2025-08-14,撤销清江县,设立樟树市。 [29]
行政区划
播报编辑
截至2024年7月,樟树市共有4个乡:中洲乡、洲上乡、洋湖乡、吴城乡;10个镇:临江镇、永泰镇、黄土岗镇、经楼镇、昌傅镇、店下镇、阁山镇、刘公庙镇、观上镇、义成镇;5个街道:淦阳街道、鹿江街道、福城街道、张家山街道、大桥街道;另设有1个园艺场:省双金园艺场; [43]共242个行政村、58个社区、2415个村民小组、486个居民小组、1985个自然村。 [27]市政府驻淦阳街道。
地理环境
播报编辑
位置境域
樟树市地处江西中部,鄱阳湖平原南缘,跨赣江中游两岸。地理坐标:东经115°06′33″至11542′23″,北纬27°49′07″至28°09′15″。市区位于横穿江西的沪昆铁路和纵贯江西的赣江交叉点上,市域东邻丰城、南接新干、西毗新余、北连高安。全境东西长50千米,南北宽31千米,总面积1291平方千米。 [28]
樟树市政府
地形地貌
樟树市处赣中丘陵与鄱阳潮平原的过渡地带,风邓阳潮平原的南缘部分。地势平坦,河川纵横,绝少高山大岭。全市地势略呈横置的马鞍形。中部为河谷冲积平原,辽阔低平,贯通南北。东西两翼隆起,分别向中部倾仄。东部为低山高丘区。店下乡东南角的玉华山标高1169.1米,为清江、新干、丰城三县的分水岭,是全市地势最高点,自东南向西北次第降低。至大桥乡东北角溪源村,标高仅19米,是全市地势最低点。西部为低丘岗阜区,山前乡西北角的园岭察标高190.5米,是清江、高安、新余三县界山,也是本市河西地区的制高点。 [3]
气候
樟树市为中亚热带季风气候,具有气候温润,四季分明,霜期较短,日照充足的特点。年均气温17.7℃,七月份平均气温29.3℃,一月份平均5.3℃;极端最高气温40.9℃,极端最低气温-11.7℃;≥5℃积温6145.6℃,≥10℃积温5585.0℃。年降水量1710.7毫米,多集中在三至六月,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%。年日照为1718.2小时。无霜期273天左右,约在十一月下旬初霜,二月底终霜。“春寒”易引起烂种、烂秧,“五月寒”使水稻分蘖受阻和幼株受害,“秋害”危害二晚抽穗扬花,五、六月的暴雨易酿成洪涝,秋旱、冬季冰冻霜雪,常损害作物。
2022年樟树市气候特点为:年降水量1827.7mm,较常年偏多0.6成;年平均气温18.9℃,较常年偏高0.7℃;年日照时数1926.2h,较常年偏多1.4成。全年天气气候特点为气温高、降水略偏多、日照充足。年最大降雨日为142.9mm(7月18日)。年最高气温日为40.3℃(8月23日),最低气温日为-2.7℃(12月18日)。
气温:2022年平均气温为18.9℃,较常年偏高0.7℃,其中1、3、4、7、8、9、10、11月气温较历年同期高0.3~3.8℃(其中3月和11月创当月历史新高,分别为3.8℃和3.5℃),其他月份较历年同期低0.0~-2.4℃。全年最高气温为40.3℃(8月23日),最低气温为-2.7℃(12月18日)。
降水:2022年降水量为1827.7mm,较常年偏多0.6成。其中8月、9月、10月雨量偏少,伏秋期降水偏少。
日照:2022年日照时数为1926.2h,较常年偏多1.4成。其中3、4、7、8、9、10月较常年同期偏多,其他月份较常年同期偏少。 [32]
水文
樟树市境内河道属赣江水系。以赣江为主轴,西有袁河、蒙水、萧江、澧江;东有龙溪河、芗溪河、清丰河。总长263.65千米,水面78456亩。
赣江(清江),赣江是长江主要支流之一,江西省最大河流。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,源出赣闽边界武夷山西麓,自南向北纵贯全省。赣江经新干县下洲入境,过永泰镇、洲上乡、洋湖乡及樟树市西,东北折经张家山街道、大桥街道,于牛湾洲出丰城。境内长28.4千米,占主河长度的3.84%。
袁河,上游称秀江,渝水,古称南水、牵水。源出萍乡市武功山主峰北麓,蜿蜒东流,自县境西南黄土岗镇垴上(清江垴)入境,沿县境南届(黄土岗镇、昌傅镇南届)曲折东流,至昌傅镇下余村时,绕成90度大弯,折北直插县境中部(临江镇、洲上乡),至张家山街道荷湖馆汇入赣江。
萧江,古名小阳水,今叫经楼河,源头众多,主源出自市境西主峰园岭寨下,山前乡西北的丘陵地区,至央田(香田)合为萧江。著名的吴城商代遗址即在萧江上游。东北过临江镇西,经楼镇、张家山街道,于经楼镇东北角的“剪刀口”与张家山街道下土湖村北之间会澧江,至丰城市泉港镇入赣江。境内全长55千米,流域面积387.6平方千米。
蒙河,袁河支流,全长44千米。集雨面积476平方千米。源出上高县蒙山,于新余市水北乡入境,流经义成、中洲、黄土岗、昌傅四个乡镇,于昌傅镇马青河头村鄢家汇入袁河。中洲乡段的楼门前为古吴平县城址。下游古称太平江,有栖梧山旧迹,为唐初始平(或曰治平)县城址。
龙溪河,古之淦水。民国期间,下游曾称“狗颈河”。源出市东南之石陂,绕紫淦山蜿蜒东北流,经新干县境,再于永泰港里曹家入境。境内全长20.6千米。
芗溪河,古之阁水,以源出阁皂山而得名,亦称沉香溪。主源出玉华山麓西侧的巷石坑,与紫淦山会于赵家桥,经芗溪至南上扬村,合小溪水迂回北流丰城市小港口入赣江。主河长62千米,境内长42.5千米,流域面积317.7平方千米。主要支流草溪,源出洋湖乡福城,长24千米,流域面积45.9平方千米。
澧江,古之曲水,源出高安。于经楼镇东北窑里渡与萧江交汇,境内长30.5千米。
清丰河,源出丰城紫金山,斜穿境东北角再入丰城。境内长2.65千米,不通航。
自然资源
播报编辑
水资源
2017年,樟树市水资源总量13.06亿立方米。全年总用水量4.31亿立方米,比上年下降0.23%。其中,生活用水0.33亿立方米,增长6.45%;工业用水0.83亿立方米,增长2.47%;农业用水3.15亿立方米,下降0.94%。
岩盐资源
樟树市岩盐资源比较丰富,占全省储量95%以上,居全省首位、全国第四位。2004年底,岩盐保有储量103.676亿吨,其中基础储量95.5亿吨,占资源储量92%以上,可供性和可信度较高。 [4]
人口
播报编辑
截至2024年末,樟树市户籍人口593861人,比上年减少1797人。根据人口抽样调查,2024年全市年末常住人口为467794人,其中城镇人口277118人,农村人口190676人,城镇化率59.24%。全年出生人数2751人,出生率5.84‰;死亡人数4056人,死亡率8.62‰;自增人数-1305人,自增率-2.77‰。 [42]
政治
播报编辑
经济
播报编辑
综述
2024年,樟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(GDP)457.01亿元,按可比价计算,比去年增长7.1%,分别高于全国、全省和宜春市2.1、2.0和1.0个百分点,两年平均增长5.2%。其中,第一产业增长2.3%;第二产业增长7.6%;第三产业增长7.7%。三次产业结构更加优化,由上年的10.6:26.7:62.7优化为10.1:26.0:63.9。在GDP增速中,第一产业拉动0.3个百分点,贡献率为3.7%;第二产业拉动2.2个百分点,贡献率为30.9%;第三产业拉动4.6个百分点,贡献率为65.4%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40.72亿元,增长9.9%。2024年人均GDP实现97695元,同比增长8.9%。 [42]
2024年,樟树市500万以上固定资产增长10.9%,两年平均增长7.6%。分产业看,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48.9%;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4.9%,其中工业投资增长43.3%;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4.7%。分投资主体看,国有经济投资下降37.9%;非国有投资增长55.8%。 [42]
2024年,樟树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.63亿元,下降16%。分税种看,增值税7.41亿元,下降42.2%;企业所得税3.69亿元,增长3.8%;个人所得税1.02亿元,增长104.9%。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4.18亿元,下降6.9%。其中,教育支出13.85亿元,下降7.6%;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.12亿元,增长0.4%;城乡社区支出6.35亿元,下降4.0%。 [42]
2024年,樟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890元,增长6.1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379元,增长4.7%。城乡居民收入比1.91。 [42]
第一产业
2024年,樟树市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75.11亿元,增长2.52%。其中,农业产值39.09亿元,增长1.85%;林业产值3.88亿元,增长8.44%;牧业产值19.39亿元,增长1.21%;渔业产值9.32亿元,增长4.49%。 [42]
2024年,樟树市粮食播种面积80569公顷,下降3.8%;油料种植面积29445公顷,下降2.04%;中药材种植面积29932公顷,下降12.07%;蔬菜种植面积11596公顷,增长0.78%,全年粮食总产量483420吨,下降5.7%;油料产量61613吨,增长1.43%;蔬菜产量291693吨,增长4.06%;茶叶产量287吨,下降4%;水果产量12156吨,增长2.6%。 [42]
2024年,樟树市肉类总产量66312.53吨,下降5.3%。其中:猪肉产量48846吨,下降7.1%;牛肉产量4643吨,下降2.4%;羊肉产量985.4吨,下降1.1%;禽肉产量11837吨,下降2.1%。年末生猪存栏30.07万头,增长2.7%;生猪出栏58.63万头,下降7.9%。家禽存笼321.23万羽,增长1.8%;家禽出笼804.39万羽,增长4.9%;禽蛋产量12985吨,增长40.1%。 [42]
2024年,樟树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56.22万亩。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55.04万千瓦,增长1.01%。其中,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2.91万千瓦;联合收割机956台。实际机耕面积113096.44公顷,机械收获面积97329.34公顷。 [42]
第二产业
2024年,樟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.7%,两年平均增速8.0%。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2.3亿元,增长14.1%。其中,酒业完成产值13.1亿元,增长11.2%;药业完成产值79.2亿元,增长19.3%;盐化工业完成产值79.1亿元,下降1.4%;金属家具业完成产值67.8亿元,增长26.8%。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4.7%,比上年下降4.5个百分点。 [42]
2024年,樟树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294.8亿元,增长7.9%。其中,药、酒、盐化工、金属家具四大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34.14亿元,增长13.0%,占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的79.4%。 [42]
2024年,樟树市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增长5.6%。全市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7.2亿元,增长9.4%;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35.7万平方米,下降2.7%;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76.5万平方米,增长21.4%。 [42]
第三产业
2024年,樟树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91.82亿元,增长7.7%,两年平均增速6.8%。其中,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66.61亿元,增长6.1%;交通运输、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0.33亿元,增长2.5%;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.76亿元,增长8.8%;金融业增加值21.42亿元,增长6.3%;房地产业增加值21.42亿元,增长2.3%;信息传输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9.30亿元,增长2.7%。 [42]
2024年,樟树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38.16亿元,增长22.5%;利润总额2.33亿元,增长24.02%。分行业看,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营业收入增长64.1%;装卸搬运和仓储业营业收入增长9.7%;信息传输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61.9%;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5.1%;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44.6%;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.7%;居民服务、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58.5%;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7.7%;文化、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长4.6%。 [42]
2024年,樟树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.4亿元,增长6.3%,两年平均增长3.6%。其中,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26.7亿元,增长19.4%。在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,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31.5%,其中肉禽蛋类增长72.2%;烟酒类增长19.0%,日用品类增长9.7%,中西药品类增长20.8%。线上消费来看,全市限额以上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9.9亿元,增长17.3%;占限额以上零售额比重37.0%,比去年提高8.5个百分点。 [42]
2024年,樟树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87.15亿元,增长7.1%,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38.62亿元,增长11.3%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12.36亿元,增长6.5%。其中:短期贷款余额124.39亿元,增长9.1%。 [42]
2024年,樟树市保险公司保费收入7.80亿元,增长10.2%。 [42]
社会事业
播报编辑
科学技术
2024年,樟树市科技项目计划201项。专利授权量582件。有效期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0家。 [42]
教育事业
2024年,樟树市普通高中、初中、小学在校生分别为12342人、23529人和37758人,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12731人,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3947人,特殊学校在校生408人,拥有幼儿园64所,在园幼儿10939人。普通高校招生共录取4168人,录取率82.16%。 [42]
文化事业
截至2024年末,樟树市有文化馆1个(分馆19家),公共图书馆1个(分馆19家),电影放映单位3个。全市共有有线电视用户79055户,其中农村用户49779户。 [42]
医疗卫生
截至2024年末,樟树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69个,其中3个县级公立医院(市人民医院、市中医医院、市妇幼保健院);2个卫生机构(疾控中心、卫生监督局);21个乡镇、场(街道)卫生院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;1个三乙省直属精神病专科医院(江西康宁医院樟树医院);1个二级民营医院(清江医院);14个一级民营医院,其中综合医院8个(临江府城、六红、华仁、康和、致恩、社康、樟贮、曲康医院),3个中医医院(袁正大、映城中医医院、鼎生元),一级民营精神病专科医院3个(安康精神病医院、民康精神病医院、药都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精神病医院);医学健康体检中心1个(惠康体检中心);267个村卫生室,41个个体诊所、8个个体门诊部,10个驻樟单位及企事业单位门诊部、医务室、站所。编制床位数2820张,实有床位数3655张,其中县市级公立医院实有1138张,乡镇(社区)1027张,江西康宁医院600张,民营医院890张,每千人口床位数7.71张。现有注册执业(助理)医师1595人,注册执业在岗护士1910人。 [42]
交通运输
播报编辑
樟树市自古有“八省通衢之要冲,赣中工商之闹市”之称,水陆交通运输便利,浙赣铁路穿境而过,京九铁路和105国道纵穿南北,赣粤高速公路和沪瑞高速公路横贯东西,樟树港与南昌、九江港并称为赣江三大港口。
2024年,樟树市公路货物运输量2313万吨,增长4.9%;公路货运周转量653978万吨公里,增长5.1%;公路旅客运输量29.1万人次,减少1.2%;公路客运周转量1456万人公里,增长0.1%。全市港口货物总吞吐量完成588.63万吨,增长195%。全年完成邮政业务量36630.42万元,增长14.9%。 [42]
风景名胜
播报编辑
综述
樟树市是长江文明的发源地之一,旅游资源丰富。古文化遗址众多,有墓葬、古建筑、石雕、碑刻等文物保护点1000余处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筑卫城遗址已有4500多年历史,是已发现的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早期文明时期大型土城之一;吴城商代遗址打破“商文化不过长江”的定论,被评为20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。赣江东岸的阁皂山国家森林公园,蟠衍100余千米,面积6860公顷,史称“清江碧嶂”,以其“行如阁、色如皂”而得名,宋代以来,即有“天下名山、道教福地、神仙之馆”的誉称,山上名胜众多,有骆驼峰、太极峰、挂壁峰、玉女峰以及剑劈石、双鲤石、一天门、丹井、洗药池、紫阳书院、大万寿崇真宫、宋代鸣水桥等。
主要景点
临江古府
临江自唐武德八年(625年)建镇已有1370多年历史,历史上曾为军、路、府署所在地,明朝被列入全国33大工商课税重镇,鼎盛时期“一府辖四县”、“城内三万户,城外八千烟”,为“舟车孔道,四达之地”。作为江西省第二批历史文化名镇,临江古府仍留存有大量历史人文景观。 [5]
三皇宫
三皇宫始建于宋代,现存三皇宫建于清光绪十三年(1887年),因正殿供奉伏羲、神农、黄帝三皇神位,故名“三皇宫”,是樟树现存最大、最完整的药业胜迹。樟树的药材交易始于三国时期,当时即有人悬壶街头摆摊售药,形成小额交易。宋代,樟树药业崛起,逐渐形成药材集散和炮制中心。清初,樟树药业进入鼎盛时期,药商“万里环至,肩摩于途”,樟树药业进入黄金时代。道光年间,樟树即有药材行、庄、号、店近二百家,与河北安国齐名,号为全国南北两大药市。为扩大交流场所,清光绪十三年,樟树药界同仁集资公建了“三皇宫”。宫内有伏羲、神农、黄帝“三皇”及历代医药界圣医妙手计十三人塑像。有歌曰“伏羲居首二神农,三代轩辕黄帝宗。扁鹊神医居第四,五名华佗妙医功。仲景居六七叔和,惟一先生八代中。第九时珍天士十,十一位是皇甫公。太极仙翁居十二,孙思邈坐十三宫”。
三皇宫坐落于樟树市区北部边街,占地3600平方米,建筑面积1634平方米,由正殿、种殿、厢房、里院、戏台、等部分组成,结构呈四合院形,凹形八字门楼,青灰砖中嵌绿豆石浮雕人物、走兽、百草花卉图案。门楼上端竖镶石刻雕匾“三皇宫”,横镶“如游上世”,门联为“历刦真师朝圣阙,终天草木载皇仁”。每逢农历四月二十八日和药交会期间,都会在这里举行祭祖活动。 [6]
鸣水桥
鸣水桥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江西省仅存的三座宋代石桥之一。位于閤皂山景区,石砌单孔拱桥,高2.5米,长7.3米,宽6.8米,两旁有石栏、望柱,柱上雕莲花头座。洞壁两侧刻有楷书大字:“大宋政和元年辛卯岁閤皂山道众化缘信,人财物建此桥至四年冬至日毕工谨题”。桥旁立一水泥砖座石碑,上有“鸣水桥”三字,相传为文天祥应本山道德宫方丈孙道士之请所书,拓刻于此。 [7]
地方特产
播报编辑
道地药材
樟树市是“中国药都”,自古为江南药材集散地,有“药不到樟树不齐,药不过樟树不灵”之说。全市药材种植面积达18万亩,有商州枳壳、陈皮、黄栀子、杜仲、车前草、吴茱萸等近800多个品种。其中商州枳壳在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》和新中国卫生部编纂的《中药大辞典》中均有记载,因其采摘和加工不同凡响,炮制的枳壳皮青、肉厚、色白、香味浓、果囊小、呈菊花状、质量好、疗效高,而成为枳壳中之上品,宋时已被列为“贡品”。樟树中药材以其质量上乘、制作方法独特、疗效显著,樟帮药工精湛工艺切制的中药饮片“薄如纸、吹得起、断面齐、造型美”。 [8]
香樟剪纸
樟树市剪纸历史源远流长,有“中国剪纸艺术之乡”的称号。香樟剪纸由樟树市剪纸艺术研究中心制作,作品精巧秀丽、逼真形象、玲珑剔透,寓意丰富。剪纸作品内容以樟树市较有代表性的风景、文化和传统故事为主,内涵丰富,独具纪念性、收藏性。包含纪念册、中国结剪纸、夏布剪纸、剪景观灯等不同产品,代表作品《红色江西》曾获“2017江西十大红色旅游商品”一等奖。 [9]
樟树版画
樟树是江西四大名镇之一,明末清初已是江南木版年画的集散地之一。樟树版画历史悠久,地上地下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版画遗产,如筑卫城遗址时代的陶片纹样、商代吴城青铜器图案、北宋閤皂山的画像石、明清之际的樟树木板年画等。1985年樟树成立了版画会,是全国第一个县级市的版画群体组织,樟树农民版画会和新苗版画家协会也随后成立。近现代以来,樟树先后有120多幅版画作品入选全国各种美展或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,有50多幅被中国美术馆收藏,60多幅被选送到日本、美国、法国、瑞士等10多个国家展出或结集出版。樟树版画共有创作队伍120多人,代表作品有《金风飘过》《武魂》《父亲这辈子》等。2003年3月,樟树市被授予“中国民间特色艺术版画之乡”。 [10]
著名人物
播报编辑
人物 | 生卒年份 | 事迹 |
---|---|---|
164—244 | 家本琅琊,丹术家 | |
221—253 | 三国东吴名将 | |
1126—1207 | 史学家兼精医学 | |
1161—1237 | 宋末元初制药名家 | |
1272—1330 | 与虞集、揭傒斯、杨载齐名,号称“元诗四大家” | |
1572—? | 拜王守仁弟子王龙溪、王荆石为师 | |
熊化 | 1576—1649 | 受一品服出使朝鲜 |
1598—1646 | 历官吏部右侍郎、加兵部尚书,兼东阁大学士 | |
1609—1653 | 清顺治六年(1649)状元 | |
1019—1068 | 编排官王尧臣以其内兄亲避嫌而自列第二为榜眼 | |
1023—1089 | 宋代著名史学家 | |
1856—1917 | 著名的金针医师,誉为“神针” | |
1883—1950 | 清江采茶剧创始人 | |
陈劭先 | 1886—1967 | 历任全国政协委员、全国人大常委、民革中央常委等职 |
1893—1933 | 历任孙中山秘书、中央研究院总干事、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总干事 | |
1899—1978 | 杰出抗日将领 | |
1907—1932 | 任清江县苏维埃政府主席 | |
1908—1978 | 辽宁省副省长、政协副主席、全国政协常委 | |
1908—1976 | 物理学家、物理教育家 | |
1912—2003 |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| |
1914—1983 | 广东军区副司令员 | |
1916—1998 |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| |
聂轰 | 1918—1980 | 全国政协委员、民革中央常委 |
顾阿发 | 1931—2005 | 全国劳模 |
皮桂娣 | 1956—2005 | 全国劳模 |
参考资料 [11]
荣誉称号
播报编辑
综合实力百强县 [12] | 2018中国幸福百县榜 [13] | 入选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[14] |
2019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 [15] | 2019中国县级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 [16] | 2019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 [17] |
江西省双拥模范城 [18] | 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[19] | 2021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 [22] |
2021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 [22] | 2021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 [22] | 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(市、区) [23] |
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 [24] | 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 [26] | 2022年度“四好农村路”全国示范县 [34] |
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(市、区、旗) [35] |